文献解读|低压氧控制系统助力高原肺水肿的致病机制与微生态干预策略研究
日期:2025-07-29
作者:
近期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研究团队在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题为”Gut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contribute to 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by elevating lysophosphatidylcholines and inducing inflammation”的文章,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如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通过升高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水平并诱发炎症,促发高原肺水肿(HAPE)的机制。
研究团队在12名志愿者从平原至高原(4300m)过程中,采集其在高原急性反应期(AMS)与恢复期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测序发现:AMS发作时肠道中肺炎克雷伯菌 (K.pneumane)和大肠杆菌 (E. coli)等条件致病菌明显增多,而在恢复期则逐渐减少。同时,益生菌如长双歧杆菌(B. longum)和乳酸杆菌(L. plantarum) 则呈现相反趋势。这一发现提示菌群失调可能与高原适应能力相关。
02.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诱发炎症与HAPE
为验证这些条件致病菌的作用,研究者将肺炎克雷伯菌(K.pneumane)和大肠杆菌(E. coli)口服灌胃至SD大鼠,并借助玉研仪器低压氧浓度控制系统将大鼠暴露于相当于6500m的低压氧舱中。结果发现,这些大鼠出现了典型的肺水肿表现,包括肺湿重比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浸润增多,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明显上升。相比之下,仅低氧暴露的对照组并未出现类似损伤,说明肠道致病菌与肺损伤之间存在明确的协同作用。
03.LPC 会对 HPMEC 和 HPAEpiC 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灌胃组大鼠血浆中多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类代谢物显著升高。这些LPC水平与肺部炎症指标及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其在发病中可能具有中介作用。随后,研究团队在体外分别用LPC处理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结果显示:LPC能显著降低细胞间连接蛋白(如Occludin、VE-cadherin)表达,并增加细胞层通透性,模拟肺泡-血管屏障破坏,证实LPC具有直接诱导肺损伤的能力。
04.益生元可缓解HAPE
研究者设计了干预实验,使用由益生菌(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益生元(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组成的共生制剂处理灌胃组大鼠。结果发现,该方案能显著抑制有害菌扩张、减少炎症反应并减轻肺组织损伤,减轻HAPE症状,验证了“调节菌群-控制代谢-抑制炎症”的防治路径。
在研究中,研究者利用玉研仪器低压氧浓度控制系统验证条件致病菌的作用,并得出了肠道致病菌与肺损伤之间存在明确的协同作用的结论。

自研核心,铸就非凡实力
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作为业内领先的科研设备制造商,自2010年成立以来15年始终秉承创新驱动发展,自研铸就精品”的核心理念,致力于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生产,目前产品线覆盖实验动物饲养、生理信号采集、神经科学研究等多个科研及应用领域,不仅在常规仪器上不断优化升级,更勇于探索前沿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科学仪器。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40%,拥有传感器、芯片设计、核心算法等科学家团队,在产品落地与运营,市场与学术推广,综合产品方案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均有专业的团队提供支持,公司拥有可覆盖全国的服务点,技术服务能力强大,客户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等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医院。
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原肺水肿(HAPE)作为高原病中最危重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类型,其发病机制至今仍存在学术争议。该病症多发生于个体快速进入高海拔区域时,病理特征呈现典型的急性肺水肿表现。尽管现有研究提出了静水压机制假说、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理论以及炎症因子介导学说等解释模型,但这些理论在系统性整合与分子机制验证层面仍存在显著缺口。核心发现
01.高原缺氧改变人体肠道菌群研究团队在12名志愿者从平原至高原(4300m)过程中,采集其在高原急性反应期(AMS)与恢复期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测序发现:AMS发作时肠道中肺炎克雷伯菌 (K.pneumane)和大肠杆菌 (E. coli)等条件致病菌明显增多,而在恢复期则逐渐减少。同时,益生菌如长双歧杆菌(B. longum)和乳酸杆菌(L. plantarum) 则呈现相反趋势。这一发现提示菌群失调可能与高原适应能力相关。
02.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诱发炎症与HAPE
为验证这些条件致病菌的作用,研究者将肺炎克雷伯菌(K.pneumane)和大肠杆菌(E. coli)口服灌胃至SD大鼠,并借助玉研仪器低压氧浓度控制系统将大鼠暴露于相当于6500m的低压氧舱中。结果发现,这些大鼠出现了典型的肺水肿表现,包括肺湿重比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浸润增多,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明显上升。相比之下,仅低氧暴露的对照组并未出现类似损伤,说明肠道致病菌与肺损伤之间存在明确的协同作用。
03.LPC 会对 HPMEC 和 HPAEpiC 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灌胃组大鼠血浆中多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类代谢物显著升高。这些LPC水平与肺部炎症指标及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其在发病中可能具有中介作用。随后,研究团队在体外分别用LPC处理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结果显示:LPC能显著降低细胞间连接蛋白(如Occludin、VE-cadherin)表达,并增加细胞层通透性,模拟肺泡-血管屏障破坏,证实LPC具有直接诱导肺损伤的能力。
04.益生元可缓解HAPE
研究者设计了干预实验,使用由益生菌(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益生元(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组成的共生制剂处理灌胃组大鼠。结果发现,该方案能显著抑制有害菌扩张、减少炎症反应并减轻肺组织损伤,减轻HAPE症状,验证了“调节菌群-控制代谢-抑制炎症”的防治路径。
机制总结:肠道菌群-LPC-炎症-HAPE
该研究通过多层次实验验证,构建了一个新的病理通路:“肠道致病菌 → LPC升高 → 肺部炎症与损伤 → 高原肺水肿”,并提供了微生物学、代谢组学和细胞功能验证等多角度实验证据,拓展了HAPE的发病机制理解,揭示了肠道菌群远程调控肺损伤的代谢通路,为未来的干预提供了新方向。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肠道微生态在高原环境下对肺功能的远程调控机制,也提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LPC代谢可能成为高原肺水肿防治的新策略。对于高原作业人员或旅游者,以及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研究中,研究者利用玉研仪器低压氧浓度控制系统验证条件致病菌的作用,并得出了肠道致病菌与肺损伤之间存在明确的协同作用的结论。
低压氧-高原疾病造模利器
玉研仪器低压氧浓度控制系统利用高海拔环境低气压缺氧环境的特点,通过制造低压环境来模拟高海拔时的缺氧环境。该系统可以模拟不同海拔高度时所产生的不同气压变化,能够更精确地模拟出不同海拔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01.智能压力调控系统,维持箱体内稳定气压
配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与闭环反馈机制,实时监测并动态调节舱内气压,实现实验室环境气压的精准控制与长期稳定维持;
设置当前环境气压后,可直接设置目标海拔和海拔下限,主机能够自动控制目标海拔对应的气压值,海拔高度控制灵活,可模拟当地海拔-8000米海拔高度的低压氧环境;
03.动态气体管理,维持压力平衡
系统带有循环换气功能,为低压氧舱提供新鲜气体,防止长时间实验造成二氧化碳堆积,保障动物存活,同时维持舱体内压力的动态平衡。换气频率调节范围:0-9999s,换气时间调节范围:0-9999s,换气速度调节范围:0-40L/min;
04.指尖交互触摸屏,上手操作简单
具有触摸显示屏,可在屏幕上完成当地环境气压、目标海拔和海拔下限及海拔梯度控制等参数的设置;
05.可加配温度、湿度控制器
高配版(LP-1800)配备温度、湿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可降低舱体温度至比室温低5℃(可定制控温范围),模拟低温环境,满足不同实验环境需求。湿度控制器可自定义湿度控制范围,严格控制氧仓环境的湿度,可保证舱体湿度稳定,可控制湿度对氧分压的影响;
06.配备过压保护,保障实验安全
配备过压保护旋钮,可调节主机最大抽气压力,避免仪器故障持续抽气导致的压力过低,保证动物存活;
07.配备压力梯度上升控制模块
通过控制模拟氧舱海拔高度的梯度上升,给予动物充足的低压低氧适应时间,时间设置范围:0-999min,保障动物存活。
部分用户名单

自研核心,铸就非凡实力
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作为业内领先的科研设备制造商,自2010年成立以来15年始终秉承创新驱动发展,自研铸就精品”的核心理念,致力于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生产,目前产品线覆盖实验动物饲养、生理信号采集、神经科学研究等多个科研及应用领域,不仅在常规仪器上不断优化升级,更勇于探索前沿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科学仪器。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40%,拥有传感器、芯片设计、核心算法等科学家团队,在产品落地与运营,市场与学术推广,综合产品方案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均有专业的团队提供支持,公司拥有可覆盖全国的服务点,技术服务能力强大,客户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等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医院。